清风隆德
隆德:纵深推动“校园餐”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集中整治以来,隆德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责任、监管、机制三个维度,超常规整治“校园餐”顽瘴痼疾,小切口整治教辅、校服方面“蝇贪蚁腐”,全力营造安全可靠的校园环境。
聚焦协同发力,建立“全链条”责任体系。坚持全县上下“一盘棋”,建立“党委政府主责、纪委牵头抓总、部门协同推动”工作体系,各负其责、合力推进。县委先后7次召开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及区市集中整治相关会议文件精神,对“校园餐”等整治任务进行导学解读,明重点、指方向。点对点深入教体局、学校、幼儿园开展专题调研,督进展、听成效、提要求,持续压紧压实整治责任。县政府先后2次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听取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深入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校园食品安全调研督导,持续压实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纪委监委统筹协调,先后15次召开纪委常委会、领导小组会推进工作,制定《2025-2026年全县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推进方案》《办好16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县级领导包抓清单》,对后两年整治工作再安排再部署,建立委机关分管领导、纪检监察室包抓和“一周一汇总、一月一调度”工作机制,主要负责同志带队深入教体局“一对一”调研辅导,压责任、强措施,有序推进工作。持续压实职能部门主体责任,督促教体、市监等部门进一步明确整治重点、细化任务清单,综合运用学校自查、交叉互查、联合督查等形式,深入排查整治行业领域突出问题。
聚焦多元共治,构建“全覆盖”监督格局。进一步整合监督力量,构建左右贯通、协作配合、齐抓共管的监督格局,有力推动专项整治提质增效。坚持以办案突破不动摇,建立领导包案和“一天一督办、两天一进展、一周一调度”问题线索督办机制,抓关键环节,督整体进展。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集中整治办牵头,联合教体局成立督查组,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个别谈话等方式对8所重点学校校园餐、教辅教材征订及校服采购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进一步加强与财政、审计、市监、巡察等部门沟通协作,健全信息共享、线索移交工作机制,受理职能部门移交“校园餐”方面问题线索9件,职能部门监管作用进一步发挥。下发《关于对全县中小学膳食经费进行专项审计的通知》,督促县教体局在全面自查的基础上,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全县32所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政策执行、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反馈未按规定执行营养改善计划早餐食谱、营养改善计划用餐标准超标、食谱及原材料入库单等签字不规范、食材采购发票开具不规范等4类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整治的良好氛围。“校园餐”方面,指导各学校建立问题线索有奖举报机制,公布信访举报渠道,定期举办“食堂开放日”,主动邀请学生、家长、教师代表参与监督,有力保障校园食品安全。教辅征订方面,积极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征集问题线索,接受社会监督。校服订购方面,邀请家长、教师、学生代表组成采购监督小组,对采购环节全程监督,确保采购过程公开透明。
聚焦标本兼治,健全“全方位”制度体系。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进一步补齐漏洞短板、健全制度机制,提升治理效能。督促县教育体育局落实监管责任,建立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专项工作机制,推动各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和家委会监督机制,实现学校食堂“三防”设施设备配备率、陪餐制度落实率、从业人员培训率、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覆盖率、“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均达到100%。全县45所设有食堂的中小学、幼儿园,包括参与营养改善计划的32所学校食堂,均实行学校食堂供餐制度,由学校自主经营并实施统一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隆德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办法(暂行)》《隆德县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原材料供应商管理暂行办法》,压实各学校、幼儿园主体责任,切实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学生用餐环境,县教体局筹措资金368.2万元,为隆德中学、高级中学、杨河中学、城关镇中心小学等学校采购食堂设备,改善学生就餐条件,提升餐厅服务质量。同时积极与食材供应商友好磋商,在质量、标准等不变的情况下,降低了米、面、油、粉条等大宗食材价格,切实让学生和家长得到实惠、可感可及。(隆德县纪委监委)